Friday, 11 November 2022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2》

 

阅读接力计划2022
第七十一本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2》


ISBN:978-750-574-775-3
作者:慕颜歌

22.10.28 – 22.11.06
K71.22.01

生活中,

很多人希望你妥协,以满足他们的期待。

可每一次的妥协,多是换来他们一次次的无视。

浪费你宝贵的时间,阻止你做想做的事。

所以该拒绝时,必须要拒绝。


『...』:文字摘自书本


三个月前,
在图书馆借阅了这本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三个月后,
继续...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
如果你敢于说出自己的需求,
如果你的善良处于“中庸”状态,
那么这本书可能不太适合你。


如若你想要探讨为何有些人掉入深渊还“愿意”被人践踏,
迟迟不肯出来,
或许你会从书中浅浅地看到一些背后的原因。


读完后的我感觉这本书探讨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当一个不知分寸的索取者遇上不知拒绝的被索者。

在过度善良之人的成长史中,
有大量的被伤害或者被落井下石的经历。
而加害者,
通常在年龄、体格、道德等多方面,
都具压倒性优势。
这使得他们历经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摧残。


他们相信加害者灌输的一切,
他们相信自己遭受的折磨都是咎由自取。
在这种情况之下,
受害者完全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
他们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赞许来找到自己的价值。


『健康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取决于依赖和独立的平衡,

而独立产生于对自我的理解、接纳、尊重和欣赏。』


过度“善良”之人可能为了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而一再的委屈求全。
妥协到无路可退的时候,
本以为会得到一些温和的对待,
结果并非他们想要的那样。
身心灵已被掏空或透支,
有时得到的...是更进一步的无理索取。
恶性循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无限循环着。


『善良的人往往没有去想保护自己,

只是希望别人同样用善良来理解自己,

然而,

很多时候,

别人并不会因为你的善良对你“感恩戴德”,

反而更容易伤害你。』

 

而有些人则以爱的名义,
进行着一个叫“奉献”的动作。
其实这并不会让人快乐,
反而是满满的窒息感。
因为强加给予别人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对方想要的。

『再好的东西,如果不是别人需要的,也会成为梦魇和负担。』


加害者自以为是的“牺牲”
使人难以负荷,让人奄奄一息。
不知如何拒绝的人,
想拔腿逃开却也无能为力。
找不到自己的边界,
或是不敢说“不”,
以致别人一步一步的踩过界。


『做好自己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

不管别人的事,不去侵犯他人的界限,

是让自己快乐且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


还有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一直以各式的情绪勒索将人拽在手中。
用曾经帮忙过的一件事,
精致地裹上“人情”的糖衣来“讨债”。
往后,
再无止境的提起与索取。
当这种厚颜无耻的人遇到过度善良的人时,
这支恶性双人舞就这样开启了。
直击心灵最深处...
那是人人都受不起的道德绑架!


不懂我的苦,别劝我大度。


要如何帮自己一把?
成熟的人在受到欺负时,
从不抱怨,
而是采取必要的手段,
让自己远离伤害。
 
真正决定一个人是否容易被欺负的因素,
是被欺负后的反应。
被欺负的自己是否敢于合理的反击💪


『你不需要尊重和体谅每一个人,

只需要去尊重那些尊重和体谅你的人,

你没有义务通过伤害自己来满足他们。』


不要再做老好人, 
学习“拒绝”这门功课,
帮助别人了解自己的人际边界。


『善良本无错,保护不了自己就错了。

不是说善良不对,也不是说不帮助别人,

而是在力量不够、防御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

要量力而行,不能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20种说“不”的方法

1. 我现在手头正在忙好几件事情

2. 做这些事情让我很不舒服

3. 我现在不准备再承担新的任务了

4. 我并不是最合适这个工作的人选

5. 我并不享受那样的工作

6. 我的日程已经排满了

7. 我不喜欢同时分散精力做好几件事情

8. 我已经答应了另外一件事情

9. 我在那方面没有任何经验

10. 我知道你自己能做得很漂亮

11. 我需要更多地照顾好自己的个人生活

12. 我现在必须专注在我的事业上

13. 我需要给自己一些自由时间

14. 我宁可不做也不愿意凑合

15. 我愿意帮助完成另外一个任务 (做另外一件事情)

16. 让我给你介绍一些能做这件事的人

17. 直接说 “不”

18. 现在不行,但是我可以晚点儿做

19. 突然发生了一些事情需要处理

20. 这真的不是我擅长做的事情


『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

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硬气一点,不让欺善怕恶的人欺负自己。
敢于拒绝,不让心机深重的人利用自己。
拥有自己的原则,不要一味的忍气吞声。


『谁的人生都一样,都是冷暖自知。』


经过上一本重重的洗涤之后,
第二本所要表达的,
我已知悉。
所以这一本给我的冲击较小一些,
但我依然记得:
我的善良只留给善待我的人,
设下自己的人际边界,
对别人善良的同时也要好好的保护自己。


『我们选择善良是应该的,

但这种善良不应该是软弱无力、任人摆布的,

更不应该是毫无原则、不懂拒绝的。』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有底线的善良,择对象的善良。
将自己的善良只留给善待自己的人。

越是善良的人底线越要高一些,
才不至于纵容他人;
越是善良的人越要懂得拒绝,
也算是对自己的保护。


 -------------------------------------------------

微说:

如果记忆尚好的话,

我记得以下这段话好像在第一与第二本书中都有出现过

反复琢磨后,

从父母与小孩的角度,我写下了自己的小想法。


『张小娴说,就算亲情,也是不平等的。

要是你拥有爱你的父母,

这份爱,被你浪掷了,还是会为你守候,永不会死心。

然而,

当孩子需要父母的爱,

父母狠狠把他丢开,许多年后想要再爱这个孩子,却不一定如愿。

孩子是会死心的。

这份亲情,

在他最想要、在他幼小孤单偷偷饮泣的长夜里没有给他,

是不能奢望以后可以赎回来的。』


当你身为父母,

那是你开始学习“无私的爱”的开始。

你不介意也不介怀自己到底给了孩子什么?给了多少?

那份爱像是打开后的水龙头般,

水一直往下流。

如果水是装入杯中的,

那么就算杯中的水都爆满溢出,

也不阻父母继续给予。

想把世间最好的东西,

不求回报的通通都给自己的宝贝。


当你还是孩子时,

你的世界只有父母。

当你三番四次渴求想要得到那份被爱的感觉,

而那份需求并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

你不愿再相信,

你不敢再渴求。

你彷徨无助的时候,

他不在。

你伤心难过的时候,

他不在。

你想和他分享快乐的时候,

他依然不在。

伤心 ➡ 失望 ➡ 绝望

依附的亲密关系一点一点的在崩塌,

他是你幼小无力时,

唯一能信任与深爱的人,

但他一直都不在。


有些事情一旦过去了,

要追也追不回来了。

有些情感一旦失联,

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父母一生都在等孩子说一句谢谢,

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说一句道歉。

无奈...

但的确发生了!





作者另一本著作的阅读小记之链接:




#2022windf  #阅读接力计划 #阅读接力计划2022  #微光windf  #微光windf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30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 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 30 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阅读接力计划 2025 第十七本 之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 国际安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