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8 September 2025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30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30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阅读接力计划2025

第十七本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

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30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ISBN978-626-419-288-0

作者:凯瑟琳.曼尼克斯 (Kathryn Mannix)

译者:萧美惠

 

F30.25.01

WF120.25

 

我不害怕死亡,

我敬畏死亡。


 “......” :原文书摘

(......): 自己小小的想法/感触

 

希望大家都活得更好,也死得更好,

只要心中牢记人生皆有尽头。

 

生死命题,

对主流社会来说是平时都不太敢去触碰的话题,

它不像是大家围在一起就能轻易畅谈的课题。

但是,

生而为人,

谁都知道我们都逃不过这个人生中最重大的一题。

而这本书,

以温柔的方式展现出死亡课题的另外一面。

 

作者是一名专业安宁疗护医师和认知行为治疗师,

拥有40年以上的安宁疗护工作经验。

她曾在安宁病房、医院和病人家中的安宁疗护团队担任顾问,

长期与不治之症和重症晚期的病患相伴,

一同经历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

这一本书写下了她对四十年工作生涯的总结与思考。

 

临终的礼物

给予患者最珍贵的礼物是聆听、鼓励、任对方尽情倾诉绝望与恐惧,

让他们抒发心中的感觉。

让患者知道更多关于临终的真相,解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

当他们知道得更多,便能降低他们害怕的指数。

 

“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对于将死之人及其照顾者是莫大的慰籍。”

 

临终的体验

(走向死亡的衰退模式各有不同的轨迹,但会呈现一种相对平稳的进程。)

患者会越来越疲倦,

睡眠时间更长,清醒时间更少。

后来,

逐渐失去意识 = 昏迷。

病患的呼吸会有变化,有时深且慢,有时浅而快。

最后,

呼吸会慢下来,非常缓和地停止。

 

没有精神 → 更想睡觉 → 失去意识 → 人就死了。

 

临终与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CBT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认知行为治疗的核心

是因为自己诠释事情的方法而使自己变得不快乐。

痛苦的情绪会被不安的潜在想法所引发。

 

“认知行为治疗协助人们了解与管理恐惧,

而不是感觉被恐惧所掌控及打击。”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安宁疗护患者重新挖掘他们的内在韧性,

重新检视他们的负面想法。

让他们在面对身体日益恶化之下,

重新设法适应仍然要过下去的生活。

 

在生命尽头,

心理治疗仍有其益处。

但成功与否,

也要看患者能否抛开“没有帮助”的信念、想法及行为,

转而接受新的、较为有益的思维。

 

“治疗最为有效的时候,

是当患者意识到他们自己才是改变的主导者、而非治疗师的时候。”

 

在书中,

作者集结了许多她曾经经历过的真实故事。

每一则故事都教会人们一些人生智慧,

并对生死课题增添多一份理解。

 

为何罹患绝症的病患明知时日无多,

却要求医护团队提前帮他进行安乐死?

但之后又放弃以上的决定,

并想要延长生命与家人度过接下来仅有的日子?

 

否认自己即将要离世的病患,

不允许别人在她面前提起自己即将要离世的真相,

否认,

事实是乐观?还是不敢面对?

团队要如何与她的家人配合处理她的临终过程,

同时又不破坏她的否认心理?

 

死亡有着不同的样式,

面对死亡也有千百种面貌。

为了让更多的人以平和的方式去接近生死命题,

作者以温柔且平稳的叙事把死亡带到世人面前。

 

此外,

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后,

作者都会列出几道关于生死课题的问题供读者思考。

读者可以趁此机会给自己一个剖析生命课题的时间,

通过这个机会去沉淀自己和读懂自己。

 

就如书中所说,

面对死亡,

当人们理解得更多,准备做得更多时,

就能减弱死亡在我们心中的恐惧。

 

其实,

死亡带给人们最纯粹的领悟很直接,

那便是“活在当下”和“珍惜重要的人与事”。



    -------------------------------

微说:

这本书有两点被我收在脑中:

第一,

它为我揭示一件我从未知晓的事实,

那就是临终的过程不一定只有一个版本,

不是每一场离别都是血淋淋并处于混乱的场景。

 

死亡来临之际,

其实可以那般平静,可以那么悄无声息。

当呼吸变成空气一样时,

人心与周遭竟然也可以没有太大的波澜,

不是无情,而是平静。

 

老实说,

除了影视化的情节之外,

我并未亲身经历过亲友临终前的真实画面。

透过此书,

它让我知道死亡来临之际也可以不一样,

而且是真实的。

原来,

当呼吸变成空气的时候,

它并不一定是我脑里认为的那样呼天抢地。

其实它可以是那么的平静,

那么的悄无声息。

 

第二是以下这句话给予我的智慧。

 

“无论好坏,一切都会过去,

而我们真正能够体会的唯一时间是当下的瞬间。

这让艰难时刻变得稍微容易承受,

美好时刻则珍贵无比。”

 

它像一颗种子般掉在我心中的土壤,

似无意,

却有力地开始慢慢生长。

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平稳地滋长,

让人缓缓地松开紧握的双手。

随遇而安地活着,

因为一切终将会过去。

 

虽然这是一本关于生死命题的书,

但却以平易近人且温柔的叙事方法去粉饰掉沉重的感觉,

它用平和、缓缓并慎重的形式去描述一段段厚重的事。

有情感,但不煽情。

看似日常,

却是无常的字字句句。

此外,

书中每则故事都是独立的存在,

非常适合像我一样只有零碎时间可以阅读的读者。

(此举彰显着作者的贴心。)

 

这一本书引起我的探索欲,

只要我稍微找到一点零碎的休闲时间,

就会打开这411页的书,沉浸在里头直到最后。

每一次打开,都让我停不下来。

跟着作者的文字,去探索生命的印证,

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也寻获了一些人生的启发。

 

每一次阅读的过程之中,

我都不太敢过于用力;但更不想敷衍了事。

专心致志地用眼睛轻抚着作者的文字,

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去阅读每一字一句。

 

自从接触生死教育之后,

整个人,

也变得轻盈一些,豁达一点。

向死而生、从死看生、活在当下,

这几组文字一直寄居在我的脑里,

并尽力把它们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比如:日常进行道谢与道爱这两个动作,

而非等到人生的终点站前才去进行。

 

死亡,

人类终将会走到这一步,

只是不知道是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

看完这本书后,

还有任何理由不再一次好好活着呢?

除了生死,

其他的都是小事呀!



-------------------------------


 《阅读接力计划2023》总目录


《阅读接力计划2022》总目录

  

#2025windf  #阅读接力计划 #阅读接力计划2025  #微光windf  #微光windf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30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 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 30 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阅读接力计划 2025 第十七本 之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 国际安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