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8 September 2025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30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30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阅读接力计划2025

第十七本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

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30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ISBN978-626-419-288-0

作者:凯瑟琳.曼尼克斯 (Kathryn Mannix)

译者:萧美惠

 

F30.25.01

WF120.25

 

我不害怕死亡,

我敬畏死亡。


 “......” :原文书摘

(......): 自己小小的想法/感触

 

希望大家都活得更好,也死得更好,

只要心中牢记人生皆有尽头。

 

生死命题,

对主流社会来说是平时都不太敢去触碰的话题,

它不像是大家围在一起就能轻易畅谈的课题。

但是,

生而为人,

谁都知道我们都逃不过这个人生中最重大的一题。

而这本书,

以温柔的方式展现出死亡课题的另外一面。

 

作者是一名专业安宁疗护医师和认知行为治疗师,

拥有40年以上的安宁疗护工作经验。

她曾在安宁病房、医院和病人家中的安宁疗护团队担任顾问,

长期与不治之症和重症晚期的病患相伴,

一同经历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

这一本书写下了她对四十年工作生涯的总结与思考。

 

临终的礼物

给予患者最珍贵的礼物是聆听、鼓励、任对方尽情倾诉绝望与恐惧,

让他们抒发心中的感觉。

让患者知道更多关于临终的真相,解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

当他们知道得更多,便能降低他们害怕的指数。

 

“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对于将死之人及其照顾者是莫大的慰籍。”

 

临终的体验

(走向死亡的衰退模式各有不同的轨迹,但会呈现一种相对平稳的进程。)

患者会越来越疲倦,

睡眠时间更长,清醒时间更少。

后来,

逐渐失去意识 = 昏迷。

病患的呼吸会有变化,有时深且慢,有时浅而快。

最后,

呼吸会慢下来,非常缓和地停止。

 

没有精神 → 更想睡觉 → 失去意识 → 人就死了。

 

临终与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CBT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认知行为治疗的核心

是因为自己诠释事情的方法而使自己变得不快乐。

痛苦的情绪会被不安的潜在想法所引发。

 

“认知行为治疗协助人们了解与管理恐惧,

而不是感觉被恐惧所掌控及打击。”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安宁疗护患者重新挖掘他们的内在韧性,

重新检视他们的负面想法。

让他们在面对身体日益恶化之下,

重新设法适应仍然要过下去的生活。

 

在生命尽头,

心理治疗仍有其益处。

但成功与否,

也要看患者能否抛开“没有帮助”的信念、想法及行为,

转而接受新的、较为有益的思维。

 

“治疗最为有效的时候,

是当患者意识到他们自己才是改变的主导者、而非治疗师的时候。”

 

在书中,

作者集结了许多她曾经经历过的真实故事。

每一则故事都教会人们一些人生智慧,

并对生死课题增添多一份理解。

 

为何罹患绝症的病患明知时日无多,

却要求医护团队提前帮他进行安乐死?

但之后又放弃以上的决定,

并想要延长生命与家人度过接下来仅有的日子?

 

否认自己即将要离世的病患,

不允许别人在她面前提起自己即将要离世的真相,

否认,

事实是乐观?还是不敢面对?

团队要如何与她的家人配合处理她的临终过程,

同时又不破坏她的否认心理?

 

死亡有着不同的样式,

面对死亡也有千百种面貌。

为了让更多的人以平和的方式去接近生死命题,

作者以温柔且平稳的叙事把死亡带到世人面前。

 

此外,

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后,

作者都会列出几道关于生死课题的问题供读者思考。

读者可以趁此机会给自己一个剖析生命课题的时间,

通过这个机会去沉淀自己和读懂自己。

 

就如书中所说,

面对死亡,

当人们理解得更多,准备做得更多时,

就能减弱死亡在我们心中的恐惧。

 

其实,

死亡带给人们最纯粹的领悟很直接,

那便是“活在当下”和“珍惜重要的人与事”。



    -------------------------------

微说:

这本书有两点被我收在脑中:

第一,

它为我揭示一件我从未知晓的事实,

那就是临终的过程不一定只有一个版本,

不是每一场离别都是血淋淋并处于混乱的场景。

 

死亡来临之际,

其实可以那般平静,可以那么悄无声息。

当呼吸变成空气一样时,

人心与周遭竟然也可以没有太大的波澜,

不是无情,而是平静。

 

老实说,

除了影视化的情节之外,

我并未亲身经历过亲友临终前的真实画面。

透过此书,

它让我知道死亡来临之际也可以不一样,

而且是真实的。

原来,

当呼吸变成空气的时候,

它并不一定是我脑里认为的那样呼天抢地。

其实它可以是那么的平静,

那么的悄无声息。

 

第二是以下这句话给予我的智慧。

 

“无论好坏,一切都会过去,

而我们真正能够体会的唯一时间是当下的瞬间。

这让艰难时刻变得稍微容易承受,

美好时刻则珍贵无比。”

 

它像一颗种子般掉在我心中的土壤,

似无意,

却有力地开始慢慢生长。

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平稳地滋长,

让人缓缓地松开紧握的双手。

随遇而安地活着,

因为一切终将会过去。

 

虽然这是一本关于生死命题的书,

但却以平易近人且温柔的叙事方法去粉饰掉沉重的感觉,

它用平和、缓缓并慎重的形式去描述一段段厚重的事。

有情感,但不煽情。

看似日常,

却是无常的字字句句。

此外,

书中每则故事都是独立的存在,

非常适合像我一样只有零碎时间可以阅读的读者。

(此举彰显着作者的贴心。)

 

这一本书引起我的探索欲,

只要我稍微找到一点零碎的休闲时间,

就会打开这411页的书,沉浸在里头直到最后。

每一次打开,都让我停不下来。

跟着作者的文字,去探索生命的印证,

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也寻获了一些人生的启发。

 

每一次阅读的过程之中,

我都不太敢过于用力;但更不想敷衍了事。

专心致志地用眼睛轻抚着作者的文字,

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去阅读每一字一句。

 

自从接触生死教育之后,

整个人,

也变得轻盈一些,豁达一点。

向死而生、从死看生、活在当下,

这几组文字一直寄居在我的脑里,

并尽力把它们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比如:日常进行道谢与道爱这两个动作,

而非等到人生的终点站前才去进行。

 

死亡,

人类终将会走到这一步,

只是不知道是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

看完这本书后,

还有任何理由不再一次好好活着呢?

除了生死,

其他的都是小事呀!



-------------------------------


 《阅读接力计划2023》总目录


《阅读接力计划2022》总目录

  

#2025windf  #阅读接力计划 #阅读接力计划2025  #微光windf  #微光windf




 

Thursday, 4 September 2025

《打造你要的人生: 欧普拉与哈佛教授谈“更幸福”的艺术与科学》 (Build the Life You Want: The Art and Science of Getting Happier)

《打造你要的人生:欧普拉与哈佛教授谈“更幸福”的艺术与科学》


阅读接力计划2025

第十六本

《打造你要的人生:

欧普拉与哈佛教授谈“更幸福”的艺术与科学》

(Build the Life You Want: The Art and Science of Getting Happier)

 

ISBN978-626-736-653-0

作者:亚瑟.布鲁克斯 (Arthur C. Brooks) 

欧普拉.温弗蕾 (Oprah Winfrey)

译者:钟玉玨

 

K26.25.01

WF119.25

 

“更幸福不是一种存在状态,而是一种行动状态。”


 “......” :原文书摘

(......): 自己小小的想法/感触

 

这不是一本靠意志力去解决问题的书,

这是一本透过知识和学习,

把通往幸福的方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书。

 

它也不是帮人减轻或消除痛苦的书,

更不是劝你静待痛苦消失的书;

而是告诉你如何去面对痛苦,

并从中学习与成长的书。

此书不是改善你生活的速效药;

而是需要你靠自己的努力与耐心,

不断练习和不断蜕变的白开水。

 

“人无法变得更幸福,最大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想多要些什么。”

 

幸福是什么?

每个人对幸福的想法与定义都不同,

有人靠追求感官享乐来获得快乐,

有人靠履行义务和责任得到幸福。

在西方,

幸福的定义是围绕追求刺激和成就。

在亚洲,

多半强调内在平静和满足。

 

在书中,

作者提及到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四大支柱是:

家人、友谊、工作和信仰。

以下和大家分享家人这一项:

 

家庭

家庭关系让我们拥有欢乐和痛苦,

良好的家庭关系会提升个人和群体的幸福感;

但是偶有的家庭冲突则会令人感到不安。

以下作者提出了几项日常家庭都会遇到的挑战和提升幸福感的练习:

 

挑战一:冲突

逃避冲突绝非改善生活的正确方式。

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冲突完全消失,

而是应以后设认知的方式管理冲突和以正面情绪解决冲突。

很多时候,

当对方的表现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

自然会引起不满,

造成家庭冲突的原因是彼此的期望不一致。

 

练习:改善家人的关系。

1.  不要试图揣测他人的心思,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2.  过好你自己的生活,但不要求家人改变他们的价值观。
3.  不要把家人当成情绪提款机。

 

挑战二:互补性不足

寻找同温层是一种自然现象,

人类往往更容易对与自己相似的人产生好感。

拥有相似的基本价值观,

有益于伙伴关系,

但过于相似则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练习:让爱情更多互补性

1.  寻找双方在个性和品位上的差异。
2.  聚焦真正重要的事。
3.  如果在物色约会对象的话,请人(朋友)介绍,而不是依赖机器。

 

挑战三:负面情绪病毒

在一个亲密的群组里,

周围气氛会决定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家里充斥着负面文化时,解决问题根本是奢谈。

成员没有机会成长或学习,

大家只会处在长期的不快乐中。

可想而知,

负面情绪影响的不只是一个人,

而是破坏整个家庭生活。

 

练习:帮助家人的同时,避免被负面情绪拖累 (勒索)

1. 改变家人的不幸前,先关注自己的幸福状态和心理健康。
2. 勿把对方的负面情绪视为对你的攻击。
3. 投入自己喜欢的事。
4. 预防负面情绪蔓延。

 

挑战四:宽恕

要原谅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并非嘴巴说说的那么容易,

宽恕需要时间与智慧去显现。

有时,

碍于某些原因,

有些人会先做出口头原谅,

但是内心依然不满。

或是依旧抓着过错不放,以便日后翻旧账、指责或报复,

这些都让我们无法真正地释怀与自由。

为了过得快乐,生活更自由,

我们都需要放弃这种只做半套的原谅。

 

练习:宽恕策略,修复关系。

1. 好好讨论。
2. 明确表示原谅。
3. 非口头式的原谅。
4. 将问题的严重性最小化。

 

挑战五:不说出实情

诚实才是幸福之钥。

绝对诚实,利多于弊,

因为它可以减轻你我们的压力、

增进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减少过于情绪化的反应。

压抑感受与想法,

并不会让家庭关系进入最佳状态。

就算是善意的谎言,

也可能破坏家人之间的信任。

 

练习:

1. 说真话之前,主动要求并接受他人对你说真话。
2. 说真话是为了帮助疗愈,而不是造成伤害。
3. 改变说真话的方式。

 

 除了家人之外,

朋友、工作与信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每一天,

好好经营我们的四大支柱,

进行察觉与改善,

那么我们将会拉近自己与幸福之间的距离,

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其实,

“更幸福”与否一直隐身在我们的每一个日常,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

就能发现平凡的幸福才是更加持久的幸福! 



    -------------------------------

微说:

人这一生中的追求到底有些什么?

我相信因人而异;

但是无论你是谁,

我相信“幸福”一定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来,

我看过一些寻找幸福的书,

或是剖析幸福国民秘诀的读物,

让我对于“幸福”这两个字的追求有着很大的转变、认知与理解。

 

从前的我,

对于幸福的定义可能是比较表面与物质的东西,

犹如东方社会对于“成功”的标准,

如:豪宅别墅、豪华轿车、名牌衣物、家财万贯、功名利就等等。

仿佛得到这些东西,

幸福就会随之而来。

其实,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一定!

 

如今,

我的幸福变得很踏实,

很纯粹,很日常,很每一天。

把每一秒的活在当下,

把一点一点的小小幸福串联起来,

就是我人生中一长串的大幸福。

 

老掉牙的说一句

“知足常乐”与幸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能吃、能睡、能走、能动、能呼吸,

无忧、无虑、无病、无痛、无烦恼,

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听起来很老派,

但就是这般简单;

但又不那么容易,

因为我们是人,

得一想二是人类的陋习。

 

肠胃出现毛病时方知能够正常吃饭是多么的幸福,

彻夜辗转难眠才懂得能够一觉到天亮是多么的幸福,

病危卧床之后终于知悉能够四处走动是多么的幸福。

其实幸福一直就在身边,

触手可及,

只是被自己忽略而已。

 

这一本书所带给我的幸福启发又是什么?

它教会我幸福不是消除不快乐后,

我才会得到快乐,

方能奔向幸福的秘境。

它教会我就算身处在不快乐的情境,

我依旧可以感受到幸福的恩典。

不是摆脱或歼灭我的不快乐,

而是接受自己不快乐的观点。

真相是……就算与其共存,

我依然可以与幸福同在,

那是一种学习、挑战与成长。

 

平凡的幸福更为长久,

而它不在远处,

它就在身边,

唾手可得,

只是你发现它了吗?



-------------------------------


 《阅读接力计划2023》总目录


《阅读接力计划2022》总目录

  

#2025windf  #阅读接力计划 #阅读接力计划2025  #微光windf  #微光windf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30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 国际安宁医疗专家的 30 个临终纪实》 (With the End in Mind: Dying, Death and Wisdom in An Age of Denial)   阅读接力计划 2025 第十七本 之 《看穿生死,好好告别: 国际安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