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3 July 2025

《不管教的勇气》

《不管教的勇气》

 

阅读接力计划2025

第十三本

《不管教的勇气》

 

ISBN978-754-149-841-1

作者:岸见一郎

译者:渠海霞

 

K17.25.01

WF116.25


“不管教的勇气”不是鼓励放养的状态,

更不是控制的情况,

而是寻找模糊的管教边界。

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

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停止把亲子关系锁在传统教育的牢笼里,

继续一段彼此都不想要的的困兽斗关系之中。


 “......” :原文书摘

(......): 自己小小的想法/感触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管得太多,两败俱伤;

教得太少,亦非好事。

何谓“多”,何谓“少”,

这其中的“度”该如何拿捏,

又是一项世纪大哉问。

这世上,

还真没有一本教科书或是指南可以为父母们解惑。

 

“父母能做的就是愉快地接纳孩子的真实面,

希望孩子不是为父母而是为他自己活着。”

 

以下是看完此书后,

留在我脑里的基本三点:

 

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教孩子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人生中的课题。

自立的三个条件:

1. 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2. 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3. 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总有一天,

父母会离开孩子。

平时,

如果父母先行为孩子解决任何问题,

那么将剥夺他们成长与自立的机会。

所以父母可以做的是先让孩子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

培养他们的自立技能。

 

如果问题真的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那么在孩子寻求帮助之下,

这时的父母可以伸出援手,

做他们最值得信赖的后盾。

 

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父母的事,别过度干涉

每天,

在“学习”这门课题里,

家长与孩子都处于剑拔弩张的战争之中。

就像面对死敌一样,

双方都被搞得焦头烂额。

 

“学习终究得由孩子自己来完成。”

 

“都是为你好”,

以爱之名去支配孩子的课题会让彼此的关系越走越远。

很多时候,

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和过度干涉孩子“学习”的课题,

导致亲子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在孩子心中,

不只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可以独自处理一件事,

也觉得没有受到尊重。

 

而亲子关系的不良,

会为相处的过程增添阻力。

例子:

1.     就算父母心存好意,孩子也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不接受父母的任何意见。

2.     孩子真正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孩子也不会开口。

3.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课题指手画脚,一旦有问题发生,孩子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

 

两人渐行渐远的状况绝对不是父母或孩子想要看到的局面,

所以不过度干涉孩子的课题是父母应该要学习的一点。

 

平等与良好的关系

平等与良好的关系是促进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底层逻辑。

有了这份扎实的基础,

会让彼此的纷争与困难变得迎刃而解。

平时父母与孩子搞好关系,

孩子才能坦诚接纳父母的意见或是开诚布公的与父母交流。

 

“我们只有与孩子建立了良好关系,

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指导。”

 

无论父母或孩子,

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与尊重,

不因你是父母,孩子就要盲目地跟从你的话语。

不因你是小孩,父母就能忽视你自己的声音。

互相尊重是建立平等与良好亲子关系的基本元素。

 

“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书中还有许多观点和传统教育的“管教”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对我来说去发掘一些新的认知,

是一件很新鲜的事。

对你来说,

如果冲击太大的话,

也不一定要照单全收。

用与不用,

取决于自己和孩子适不适合。

我个人认为它有可取之处;

但有些观点则需要耐心琢磨,

看适不适合自己。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每一位父母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每一段亲子关系更是绝无仅有的流动状态。

我们无法以偏概全,

我们不能依样画葫芦,

我们只能用心的察觉,

以耐心与魄力去进行每一个尝试。

希望每一段亲子关系都能伫立在美好与舒服的“度”上,

在管教与不管教之间发挥着专属于你们之间的互动。

 

“不管教的勇气”不是鼓励放养的状态,

更不是控制的情况,

而是寻找模糊的管教边界。

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并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停止把亲子关系锁在传统教育的牢笼里,

继续一段彼此都不想要的的困兽斗关系之中。



    -------------------------------

微说:

《不管教的勇气》

这本书的名字出现在2025年四月书香日的节目表里头,

那是一场读书会。

第一次见到节目表有这本书时,

当下的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只因在教养的路上经历了磕磕碰碰的十年之后,

累得不像自己的我

已不想再涉猎更多不同种类的教养书籍去“精进”自己了。

(方法千千万万,试过千千万万,

依然还是没能达到我心中最理想与最适合的教养方法。)

被现实打败的我,只想着随遇而安,

见招拆招地度过晚年。

但是就在读书会日子越来越靠近的时候,

我还是敌不过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依然报名参加,如约而至。

 

几年前,

有幸看过作者另一本十分卖座的书《被讨厌的勇气》。

其中就在“课题分离”这个环节里,

作者提及过“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父母的事”。

当时的我完全无法明白其中道理,

直到多看两遍之后,

才开始意识到它深层的含义与长远的思虑。

 

当时,

“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父母的事”,

短短几个字就被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希望它们可以抚平我往后面对孩子课业时会触发的焦虑之心。

每天在心中默念几篇,

让它们渗入到我的骨髓里头。

 

日日练习的我有所斩获,

如今的我相较于之前,的确减缓了焦虑,

相信孩子可以独立处理与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让系在亲子之间原本紧绷的绳子慢慢地放松。

 

虽然只是一段文字,

但却使我心态上出现了一个转变。

这一转,

导致我缓缓地放手。

紧接着,

我们两个人都变得更加松弛。

这样的我们才会勾画出舒服的距离,

这样的我们才能发展出更美好的关系。

轻盈的生活方式,亲切的相处模式,

平等的状态,越来越好的关系。

 

“学习不是为了被别人认为优秀,而是为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用。”

 

再来,

毕竟父母无法一辈子都留在孩子身边,

所以给予孩子一个学会思辨与独立处理生活大小事的机会

是父母给予孩子的一份成长的礼物,

而“学习”就是其中一步练习。

父母并不是隔岸观火,

而是以让孩子学习独立解决问题为目的,

帮助他们成长。

 

父母的角色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

让孩子的内心以踏实、安稳和放心的状态去探索世界,

接受挑战并超越自己。

如果在孩子尝试多次无果,无法突破重围时,

父母这对强大的后盾才再从旁协助,

伸出援手。

 

教育的目的是自立,

里头的一些观点还真的可以让孩子远离“巨婴”这个标签呢!



-------------------------------


 《阅读接力计划2023》总目录


《阅读接力计划2022》总目录

  

#2025windf  #阅读接力计划 #阅读接力计划2025  #微光windf  #微光windf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欢迎光临休南洞书店》 (어서 오세요, 휴남동 서점입니다)

《欢迎光临休南洞书店》 阅读接力计划 2025 第十四本 之 《欢迎光临休南洞书店》 ( 어서 오세요 , 휴남동 서점입니다 )   ISBN : 978-626-349-269-1 作者:黄宝凛 ( 황보름 ) 译者:简郁璇   ...